27国的报应终于来了!电池项目暂停,中方真是一击重拳打在软肋上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11-01 11 0

据海外网报道,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欧洲动力电池“领头羊”企业北伏宣布将调整业务模式,裁减约1600名员工,暂停生产阴极活性材料,并推迟新建电池超级工厂计划。北伏的近况令曾看好其长期前景的业界人士叹息不已,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欧洲动力电池行业未来的深刻担忧。电池供应链研究和咨询领域分析师安迪·莱兰表示:“北伏是欧洲电池行业的标杆,如果他们无法生产,就表明欧洲将长期保持对外依赖。”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2023年,北伏业绩亏损近12亿美元。

今年10月初,欧盟委员会不顾中方的反对,执意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草案。这一决定背后,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感到担忧,并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维护本土企业的利益。然而,欧盟在谈判过程中却并未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不断提出无理要求,试图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各个击破。面对欧盟的挑衅和挑衅,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中方的反制措施犹如一记重拳,狠狠地打在了欧盟的软肋上。

27国的报应终于来了!电池项目暂停,中方真是一击重拳打在软肋上

我国某动力电池巨头突然宣布暂停其在德国的两大电池工厂建设项目。按照原计划,这两座工厂的总投资额高达300亿人民币,预计将成为德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切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按下了暂停键。虽然公司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公司内部的财务问题”,但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决定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尤其在当前中欧贸易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德国失去这笔巨额投资的根本原因,或许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密不可分。

中国的反制措施迅速展现出成效,尤其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这些国家与中国企业在电动车产业中合作紧密。德国的电池产业原本依赖于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以确保未来电池供应。但由于中国方面的决策,两家正在建设中的电池工厂被迫暂停,直接导致了300亿人民币投资的损失。这不仅是数字问题,还与德国在电池技术方面的未来息息相关。如果德国不能及时推进这些项目,欧洲电动车产业将长时间依赖进口,这会削弱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27国的报应终于来了!电池项目暂停,中方真是一击重拳打在软肋上

展开全文

据《经济日报》消息,彼时,电池供应链研究和咨询领域分析师安迪·莱兰表示:“北伏是欧洲电池行业的标杆,如果他们无法生产,就表明欧洲将长期保持对外依赖。”电池厂商的调整期背后,是整个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需求的疲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从去年的21%下降至今年的14.4%。其中,德国8月电动汽车销量下滑近70%;欧盟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法国,其电动汽车销量也下降33%;意大利和西班牙同样出现负增长。

中企的撤资行动,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这可能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另一方面,也可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反应,也给世界经济提了一个醒: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是王道。

在这场贸易战中,中欧双方的未来合作与对抗,将决定着双方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欧盟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一竞争。未来,中欧双方如何在合作与对抗中找到平衡点,将决定着双方的长远利益。

“德国和欧洲企业具有汽车制造、品牌打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中国企业正引领未来汽车的技术发展,从电池、人工智能到汽车软件等新技术领域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如果欧洲和中国能够强强联合,这对双方来说将是双赢局面。在因戈尔施塔特市市长沙普夫看来,德中两国均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双方的良好合作将为全球经济稳定提供关键支持。

中国这次只是小试牛刀,要是真的对欧盟的大排量燃油车下手,那可就是千亿级别的大市场啊!这场中欧之间的贸易博弈,折射出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复杂性。表面上看是关税之争,实则是产业竞争力的较量。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盟,都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合作之间寻找平衡。未来的中欧关系走向如何,不仅关乎双方经济发展,更将影响全球贸易格局。我们期待双方能够理性对话,化解分歧,共同推动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27国的报应终于来了!电池项目暂停,中方真是一击重拳打在软肋上

本质上讲,这并不是因为欧盟各国打算放弃对华加征关税或者是降低标准,而是因为中国这张王牌将他们给“炸”疼了,通过此次商务部的视频通话内容可见,中欧关于白兰地、猪肉以及乳制品等相关产品所发起的贸易调查仍然在继续。

也就是说,没有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仍然还会有其他产品,如果中方在这个问题上让渡了巨大的利益,或者是让欧盟感觉到中国可一退再退,或许中国后续在欧盟市场上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