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与明朝的货币制度

元朝末期,元朝廷面对越来越困难的财政问题,于1350年宣布实行货币改革,政府印发各种新纸币。由于此时的朝廷没有足够的储备,这些纸币并不能像元初那样向官方兑换贵金属、铜钱、丝帛等资源。再加上此时的中国到处发生叛乱、自然灾害和瘟疫,新发行的纸币理所当然地维持不了它的发行价,民众自然对纸币敬而远之。由此刺激了民众对贵金属金、银、铜的收藏。结果就是,银价急涨,到了14世纪60年代几乎没有人使用元朝廷发行的纸币,除了纸币,其他所有通货都在紧缩之中,元王朝的经济彻底崩溃了。

白银与明朝的货币制度

元朝纸币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定为洪武。由于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动乱,明太祖朱元璋又将税率定得很低,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在洪武八年(1375)明朝开始发行自己的纸币——“大明宝钞”。如同元朝末期一样,这些宝钞无法向官方兑换金、银、丝帛等物品。元朝的货币崩溃经验让民众对这种纸币没有好感,这些纸币无疑遭到冷遇。

白银与明朝的货币制度

尽管宝钞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朝廷依旧大量发行宝钞。但是宝钞用不出去怎么办呢?洪武帝想到了“很多办法”。首先,他把对大臣的赏赐换成了宝钞,你要是立了什么功,朝廷要赏赐你,那么赏赐当中肯定有大半是宝钞;其次,每当有外交使节来访,他们总能带上几车大明赏赐的宝钞回去;最后还有一个更狠的,用宝钞发大明官员的俸禄,你不是不想用宝钞吗?有本事你就别用,反正我用“宝钞”支付你的工钱。当然这里的俸禄不全是宝钞,否则明朝的清官都得饿死。此外,明朝廷还试图禁止用金、银、铜钱进行交易,只不过这样的政策明显无法执行下去

展开全文

到了永乐朝时,银子开始大范围用于交易了,中国进入了新的货币时代。明成祖朱棣(1403-1424在位)夺得皇位后,积极推动银两作为货币使用,并通过政策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

白银与明朝的货币制度

碎银子

恢复开采金银矿

洪武朝时期,太祖朱元璋认为开矿费时费力,大明刚刚建国,应该休养生息,以农业为主,因此禁止了开采矿石。到了永乐朝,成祖朱棣为了缓解财政紧张,鼓励开矿。然而朝廷得到的开矿收入并不是白银的总产量,矿产的开采多由民间来进行,朝廷的收入来源于三成的采矿税,因此开采的白银多数直接流入了民间。

白银与明朝的货币制度

银矿洞

暂停海禁,鼓励贸易

海禁同样是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国策,当初制定海禁政策应当考了两点:一是防止张士诚、方国珍逃到海上的残余势力再次回到陆地,二是为了减少倭寇袭扰,断绝百姓与倭寇的交流。同样的,朱棣再次打断了朱元璋制定的政策,暂停了海禁,他鼓励对外贸易,通过贸易来增加国库收入,在贸易期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此外朱棣还多次组织郑和下西洋,离开时带去各种货物,回来时带回大量的黄金白银。有人说,他开海禁和下西洋都是为了追查建文帝的下落,而不是表面上的为了增加收入,但是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它都实实在在增加了白银的流入。

白银与明朝的货币制度

郑和下西洋

正是由于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大量增加,加上宝钞失去民众的信任,白银才得以在交易中逐渐取代宝钞,与铜钱一起成为了明朝最普遍的货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