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名球员发声:他们凭什么?
几天前,中国足协发布了第二批俱乐部债务清理完成名单,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消息,却在国脚韦世豪的“灵魂拷问”下,引起了关注。欠薪就不能“准入”,中国足协划定的这条“红线”,不能“假戏真做”成为摆设。
多名球员公开质疑
中国足协在12月初公布了首批联赛新赛季准入名单,包括了41家中超、中甲以及中乙俱乐部。12月20日又在官网公示了第二批完成债务清偿俱乐部名单,广州、长春亚泰、武汉三镇等13家首批未通过的俱乐部全部在列。据介绍,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至12月24日止,只有通过债务清偿公示及其他准入材料审核的俱乐部,方可获得2025赛季职业联赛的准入资格。
就在这个公告发布当天,国脚韦世豪更新个人微博,对于足协公告表示了质疑:“@中国足协 广州队怎么过的准入?”随后,杨立瑜、严鼎皓等前广州队球员也都转发这条微博,同样质疑广州队准入。
展开全文
韦世豪曾在2019年至2023年效力广州队,随着恒大集团资金链断裂,广州队的金元足球轰然崩塌。2022年包括韦世豪在内的多名球员几乎是免费为广州队踢球,广州队与原本年薪高达七八百万的他们签了分期付款的协议,得到唯一确定的承诺是,赛季结束后让他们以自由身转会离开。2023年4月,韦世豪免签加盟了武汉三镇,2024年2月,韦世豪转会到成都蓉城。但显然,广州队承诺的“分期付款”,并没有到位。
实际上,并不止一个韦世豪。沧州雄狮队的主力球员郑凯木也发文称:“为什么一支顶级联赛球队可以连续四年欠球员工资,还是依然可以过准入名单。这份名单到底是以什么东西为依据的?”连球队的外援小奥斯卡也表示:“澄清一下,因为那么多人询问。目前,我还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俱乐部的欠款、薪资,连1块钱也没有。”
从球员的反应来看,目前中超、中甲的多家俱乐部,并没有真正做到“不欠薪”。而且,问题也不仅仅是出现在2024赛季。真如郑凯木所言,“连续四年欠薪”,沧州雄狮怎么能够年年通过准入?
整治欠薪需要强硬
据不完全统计,足协公布第二批清欠名单至今,已经有多达十多名球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对相应俱乐部的准入提出异议,被质疑的包括沧州雄狮、广州队、湖南湘涛等。由于发声的球员过多,足协也不得不进行回应,新闻发言人表示,举报邮箱已经收到相关投诉材料,并且足协已经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将认真处理。
就在这个月初的媒体通气会上,中国足协副主席杨旭曾表示,2025赛季要进一步严格联赛准入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清理欠薪、欠款工作的力度”,切实保护球员和俱乐部以及青训机构的合法权益。中国足协及职业联赛管理部门的态度都非常明确,一再强调不会降低准入标准,一定要严格按规定治理欠债、欠薪。
不过,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管理机构并不具备辨析相关材料,特别是球员、教练员薪酬发放证明签字真伪的能力与权力。这其实也是准入材料审核工作的主要难点。比如工资发放表上是不是存在“代签字”“伪造签字”,中国足协也很难辨析。正因为此,中国足协才推出了“名单公示”的办法。但从最近几年各方的反应来看,“名单公示”并没有真正堵上欠薪的漏洞。
国际足联对欠薪行为是零容忍,“罚分”“降级”“禁赛”“球员转会禁令”等是常见手段,一些南美俱乐部因长期无力支付欠款,直接被踢出联赛。而在国内,“欠薪”简直成了某些俱乐部的家常便饭,就算欠了几年,只要赶在最后关头“补点窟窿”,依然能拿到准入资格。到底是俱乐部太穷,还是监管不力?中国足协的审核标准是否足够公开透明?球员的维权渠道是否畅通?这些问题需要权威部门回答。
这场“清债名单风波”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更重要的是,这次争议能否成为改进中国职业足球管理的契机。短期来看,中国足协应该公开清偿流程,明确工资发放的权责,给公众一个清晰的说法;而从长远看,引入外部第三方监管,完善俱乐部资金流动的透明度,可能更为重要。不在系统性解决上下功夫,类似的闹剧或许还会层出不穷。毕竟,一个规范、健康的职业环境,应该让球员踏实踢球,而不是让他们整天愁着自己工资会不会打水漂。
撰文:新民晚报记者 关尹
图片:网络图
编辑:沈毓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