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元下日元跌跌不休,下半年亚洲货币何去何从?

最近,美元的持续升温让一篮子亚洲货币有些“汗流浃背”了。

7月伊始,日元汇率“先跌为敬”。7月2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换161.78日元,再刷1986年12月以来新低,与今年年初的140.84水平相比已下跌了近15%。分析人士指出,日元近期“跌跌不休”的背后,是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差异走向分化。此外,韩元、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卢比等货币,今年以来也对美元录得5%左右的跌幅。

人民币汇率方面,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约2.4%,在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坚挺,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显示出“压舱石”作用。

避险货币日元为何“受伤”最深?

今年以来,尽管美联储对降息的态度摇摆不定,美元指数却一度探新高。美联储在6月的利率会议上继续按兵不动,基准利率仍维持在23年来最高的水平5.25%至5.5%。美联储同时预测称,今年将仅降息一次,明显低于3月预测的降息三次。

强势美元导致了一篮子亚洲货币对美元走贬。今年以来,日元成为了亚洲表现最弱的主要货币,日本央行编制的企业物价指数显示,以日元为基准的进口物价指数5月同比上涨6.9%。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凌女士深刻地感受到了汇率下跌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影响:“进口的食品越来越贵,日本国内的餐厅也一再涨价,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日本央行在3月加息,并于4月底进行大规模干预,日元汇率一度快速拉升,但基本盘疲软的日元始终难抵下行压力。

过去,日元货币素有“避险货币”之称,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高企、风险厌恶情绪抬头时往往汇率上涨。但为何今年以来日元深跌不休?在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看来,日元的避险货币属性也吸引了国际投机者,“日本维持宽松货币环境,投资者预期日美利差仍将持续,导致抛售日元买入美元操作增多。当前全球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转向美元资产,其他亚洲货币尤其是缺乏充足外汇储备的国家货币,贬值压力非常大。韩元等货币虽也受影响,但由于其国际使用率较低,受到的影响相对日元而言较小。”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经济复苏速度不及此前预期,市场情绪恶化导致日元下跌明显。待到日本央行下半年加息靴子落地,届时日元可能有所走稳。

人民币显示亚洲货币“压舱石”作用

今年上半年,在美元强势、亚洲货币走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走出了先扬后仰的曲线。

1-6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441个基点,跌幅为0.6%;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下跌约1739个基点,跌幅约2.7%;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下跌约1738个基点,跌幅约2.4%。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在亚洲货币中表现相对平稳。

“人民币扮演亚洲货币‘压舱石’的角色。”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在近几次美元显著上涨的过程中,人民币成为非美货币中的强势货币。一个典型表现是,2024年4月9日公布的美国2月CPI数据再超预期,市场对全年降息次数的预期从2.6次迅速下调至1.6次,带动美元指数急升2%,新兴市场货币出现急贬,而同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仅略升0.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外汇市场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同时,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汇兑风险敞口。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展望下半年,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随着一些发达经济体启动降息,下半年人民币有望走向升值。

王丹表示,恒生中国预计年底人民币汇率将回升至7.1左右水平。“对于外汇敞口较大的进出口企业,近年来大多已经习惯人民币双向波动,有相对成熟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在今年海外市场波动增加的背景下,进出口企业要更加坚定汇率中性原则,利用金融工具提前锁定企业的用汇成本,有助于企业长期平稳发展。”

南方+记者 唐子湉

【作者】 唐子湉

289财经热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