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张斌:走出需求不足,需要加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经济要搞得好,既要干得好,又要卖得好。有时制约经济增长的是干得不够好,要么问题出在供给方,出在生产效率方面,出在资源配置方面。有时制约经济增长的是需求方,现在中国经济面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需求不足。”
在5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2024年度大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走出需求不足,必须加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降低利率,另一方面需要财政举债,加大广义政府支出。
张斌认为,利率的充分下降将对企业、居民、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十万亿量级的改善,同时还改变了消费与投资的相对价格关系,激励居民消费、投资。
“利率压低可能会使得汇率贬值,但它也支撑了政府支出,因为在同样的赤字环境下你可以获得更大的支出规模。”张斌指出,大部分发达国家遇到需求不足问题时,首先就从政策利率入手,而且调整幅度较大。“从过去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当利率做了充分调整后,只要量做够了就会起到作用。”
一直以来,围绕利率降低的争议,有中美利差放大带来的资本外流与资本贬值压力,也有银行利差收窄后的经营压力等等。对此,张斌认为汇率和银行业经营背后最重要的,是经济基本面,如果低利率环境带来更好的经济景气度,人民币需求将进一步支撑汇率,银行的不良率也会大幅降低,银行资产负债表也将有所改善。
财政政策方面,张斌认为当下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广义政府支出的减少。
他指出,目前中国政府财政与融资平台的总支出,占全社会总支出的比重在30%以上。“过去这几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最大的拖累项是政府支出。”
张斌表示,2012-2019年,政府广义支出增速在15%到20%之间,名义GDP增速不到10%,广义政府支出的增速始终远高于名义GDP增速,但近年来广义政府支出的增速远低于名义GDP增速。他提到,今年政府一般预算支出与政府基金支出合计的增速只有-1.5%。
“在这方面我们要尽量发力,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预算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政府基金支出预算的增速大概在7.9%左右,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张斌坦言。
张斌表示,过去房地产行业是中国信贷增长的“发动机”,一方面通过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拉动信贷增长,另一方面,基于房企买地的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撬动杠杆增加基建投资、产业投资。“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全社会的新增贷款、广义贷款,大约有60%-70%来自于地方政府平台,来自于房地产企业,这是确保我们过去需求增长、购买力增长的动力。”他认为,房地产行业下行、地方平台融资减少,推动社融增速下滑,最终使得需求不足。
“我们讲债务的时候不能讲绝对规模,大的国家肯定债务多,小的国家债务少,债务与GDP的比重可以更好地反映相对债务水平。”张斌表示,从长期来看,降低杠杆率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低利率,第二是维持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因此维持经济增长是降低债务负担最好的方式。
“国际上的经验来看还是比较清楚的,未来政府是举债大户,跟居民企业部门相比会举更多的债,这些钱大部分用在了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张斌如是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