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白银为何能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流货币?原来多亏西班牙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1519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其后于1565年,又由墨西哥进入菲律宾群岛。西班牙控制菲律宾并使之殖民地化,实大大有赖于墨西哥,在以后的两个半世纪中,它每年从阿卡普尔科派到马尼拉两、三艘大帆船,以加强两个地区间的联系。白银从美洲流入菲律宾群岛,丝绸则是菲律宾输往美洲的主要物品。

一、中国、菲律宾、美洲的三角贸易

西班牙人初至菲律宾,发现该处自然资源极少被开发,没有重要商品可向美洲出口。幸运的是它邻近中国,可以从中国得到货品运往美洲。另一方面,16世纪至18世纪,美洲白银产量增长,人民购买力提高,因而对丝织品的需求增加。由于这些情况,西班牙帆船从东方带回中国商人运至菲律宾之丝绸,可获巨额利润。

在明朝,白银为何能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流货币?原来多亏西班牙

1565年西班牙人到达菲律宾后不久,中国商人就把不同商品运到马尼拉,主要是生丝和丝织品。它们中的一小部分被当地消费或卖给日本,其他的都被运往使用西班牙语的美洲国家销售。

这种由马尼拉返回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的西班牙帆船可视作丝绸船,除了很少的几年之外,它们运载的主要货物是中国生丝和丝绸商品。1636年之前,每艘帆船装有丝绸三百箱到五百箱,而在1636年,有一艘船的装载超过一千箱,另一艘多达一千二百箱。

根据1774年一艘帆船的记载,每箱装有二百五十匹蓝灰色广东塔夫绸和七十二疋深色红罗,共约重二百五十磅;另外,还有一些箱子装的是外国丝绸长袜,每箱一千一百四十双,重二百三十磅。这些帆船还运载中国生丝,每艘装一万到--万二千包。如果以1587年英国俘获的一艘船为例,那么,在马尼拉价值一百万或一百多万比索的中国丝绸物品和其他物品,在墨西哥可卖到二百万比索以上。其他记载表明,当贸易兴旺时,每年运到美洲的丝绸品可高达三百万,甚至四百万比索。

运到墨西哥的中国生丝,经过加工、纺织,再运至秘鲁。163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有一万四千名以上的劳工从事此种纺织生产。

大部分中国丝绸为西班牙殖民者和他们的后代,以及他们与印第安人所生的混血儿中的富有者所消费。16、17世纪,秘鲁所产白银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白银输出使它得以进口大量中国丝绸物品。

展开全文

同中国进行贸易,使西班牙殖民者、特别是在马尼拉的殖民者获利甚巨,但随着廉价的中国丝绸物品涌入南美洲市场,西班牙国内的丝织业受到威胁。到1640年,中国丝绸物品在秘鲁市场上的价格只相当于西班牙同样产品的三分之一。西班牙丝绸出口难以竞争,价格下跌,造成它国内的丝绸生产衰落。在南美洲的市场日趋缩小,当然会使西班牙丝绸制造商感到不舒服。

二、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

1375年,明政府开始发行纸币作为交换中介。纸币数量急速增加,使其购买能力迅速下降。到了15世纪,人们轻纸币而重白银,认为白银是更可靠的计量单位和交换中介。但是,中国的白银开采不能满足需要,白银的价格迅速上升,比宋、元期间差不多高出一倍。

在明朝,白银为何能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流货币?原来多亏西班牙

16世纪后半期,西班牙语美洲国家的白银产量有很大增长,特别是1545年在上秘鲁(今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发现富银矿以来更是如此。平均每年在波托西开采的白银达25万4千公斤,差不多占世界产量的60%。

随着时间流逝,波托西矿枯竭,产量下降,但在17世纪后期,墨西哥又成为世界上的主要产银国。中国商人在马尼拉热切搜求美洲白银,而西班牙人从他们在菲律宾的贸易中也很快认识了白银的价值。

马尼拉的中国商人急于从西班牙人手里得到白银,遂尽可能满足他们对生活必需品如丝绸,弹药和其他货物的需求。从16世纪后期开始,美洲白银便不断通过马尼拉流入中国。

1565年西班牙人一到菲律宾群岛就认识到,用白银才能维持同中国的贸易。美洲新西班牙的总督在1573年12月5日给菲力普二世的信中写道,“同该地(中国)商人做买卖得用白银,因为他们把白银看得重于一切。”

1609年,安托尼奥·德·莫尔加也写道:“购买中国物品要付白银和里亚尔,中国商人不需要黄金或其他东西,也不带其他任何东西回国。”由于认识到白银在中菲贸易中的重要性,西班牙人每年把大量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中国物品,就很自然了。

弗兰西斯科·莱安德罗·德·比阿纳在1765年的编年史中写道,自1565年以来有两亿多比索流入菲律宾群岛。根据德·科明的估计,1571一1821年,从西班牙语美洲输入马尼拉的白银总额达四亿比索。

为了得到生活必需品,为了得到维持菲律宾群岛秩序所需要的弹药以及可以运回西班牙语美洲的丝绸,西班牙人花去了他们从墨西哥带到马尼拉的大部分白银。以下材料证明了美洲白银大量从马尼拉流向中国。

在明朝,白银为何能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流货币?原来多亏西班牙

1436年,明朝政府允许白银成为合法的支付手段,在其后的五个世纪,中国采用了银本位制。在中国没有富银矿,银的开采不能满足需要。但是大量美洲白银输入中国,这个事实足以说明,中国何以能成功地采用银货币单位。

三、中国和菲律宾的贸易规模

学者钱江认为,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570―1579年是初兴阶段,前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数量迅速上升从平均每年2艘,增加至每年7至8艘。在这十年中,共约75艘中国商船到马尼拉,最多一年(1575年)有14艘。1580—1643年是鼎盛阶段,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在这64年中,前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共约1677艘,平均每年约26艘,如果扣除缺乏记录的三年(1590、1593、1595),那么平均每年27至28艘。1644一1684年是停滞阶段,平均每年只有6至7艘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1685一1716年是复兴阶段,平均每年有16至17艘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1717-1760年是衰退阶段,平均每年有12至13艘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

由此可见,晚明时期正处在中菲贸易的鼎盛阶段,中国商船每年进入马尼拉的数量大多在25艘上下波动,贸易额是相当可观的。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在1603年12月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商品入口关税一年就是52000比索。按照关税率3%计算,1603年进入马尼拉港的中国货物的价值约为1733333比索。1609年中国商品的入口关税为32113.33比索;1608年为38288.42比索;1612年为95639.28比索。1614年为36105.26比索。

在明朝,白银为何能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流货币?原来多亏西班牙

每艘中国商船的平均货值约为35000比索,当时中国商船的平均利润率为150%,那么35000比索的商品在马尼拉出售后可得80000比索(约合白银60000两)。不仅中国商人获得厚利,而且中国官府每年从前往马尼拉的商船那里可以征收8000一10000两白银的关税。

四、流入白银的数额

根据西方学者沃德·巴雷特估算,从1600年到1800年,亚洲大陆至少吸收了经欧洲转手的美洲白银32000吨,经马尼拉转手的美洲白银3000吨,以及来自日本的白银大约10000吨,总数至少为45000吨。

美洲白银产量迅速增长,16世纪总产量为17000吨,平均年产量为170吨。17世纪总产量为42000吨,平均年产量为420吨;其中大约31000吨输入欧洲,欧洲又把40%即12000吨以上的白银运到亚洲。

18世纪总产量为74000吨,平均年产量为740吨,其中52000吨输入欧洲,又有40%即20000吨运往亚洲。几乎所有这些白银都转送到中国。跨越太平洋运送的白银数量,有时相当于从欧洲流向中国的白银数量。

西方学者弗兰克认为:“因此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些白银并非一般商品,而是货币形态的资本,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这样的结论确实是令人惊讶的,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中,凭借贸易的渠道流入中国的白银货币,竟然高达7000吨至10000吨。把白银货币用“吨”来衡量,我们可能很不习惯,如果换算成中国的“两”,大约是2.24亿两至3.2亿两。

在明朝,白银为何能取代纸币和铜钱成为主流货币?原来多亏西班牙

这并非夸张之词,李隆生的研究结论与此相近:“不难看出每位学者的估计结果都不相同,且差异颇大,若取各家平均,则明朝由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为170百万两,西属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为125百万两(经菲律宾和经欧洲的比例约为2∶1),合计295百万两。所以,整个明季由海外流入的白银可能近300百万两,每年平均3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一百多年中,有3亿两白银货币流入中国,大体相当于国库税银收入的总和。贸易力量之巨大,令人叹为观止。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