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币的发展史:为何古代的纸币始终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货币?
一般而言,货币的历史可以分为原始货币(天然货币)、铸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四个阶段。其中的具有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等优点,是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但是纸币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却是十分坎坷的,并始终没有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货币。本文简单阐述中国古代纸币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对其兴衰因素进简单的探索。
一,纸币的前身——信用券
所谓的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和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就是纸币面额是强制规定的,并非其本身的价值所在。早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就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纸币的货币形式。
西周初期,出现一种“里布”,其上写有时间、地址和面额,再加盖上印章,然后就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春秋时期,民间出现了“牛皮币”:买家在牛皮上写上姓名等特定的信息,然后作为支付工具,卖家可以凭借此“牛皮”让买家实现支付。春秋时期还出现了“傳別”的票券,上面写有面额等信息,分为两半,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到明合券相验付款。
战国的各种货币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货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是一种信用券,类似于现在的支票,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货币的交易职能。它们的价值只是象征的,一旦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交易价值。
唐朝时期,全国统一,商业繁荣,出现了长途的大宗商品的交易。但是,大宗商品的交易需要大量的钱币,而唐朝的货币为“开元通宝”,依然是相对笨重的铜钱或者铁钱,一次大规模的长途交易就需要带上大量的钱币,十分不安全,也不方便。
展开全文
为了方便商业发展,唐朝南北各州就在长安设置了办事处,各地商人就将自己的货币存在办事处,官方就给商人开出票券,上面写上相应的明金、日期、姓名等,分为两半,一半给商人,一半寄给地方政府作为凭证。如此,商人就可以用手中的票券在本地官府取出本金。如此,为长途大宗交易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官府也从中抽取一定的税收,作为财政收入。
后来,人们将这种票券称为“飞钱”。但飞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因为它还未独立存在。后来,一些贵族、富豪看到其中的利润,于是纷纷投资仿照官府设置了柜房,吸纳社会的铜钱存款,发行飞钱。在8世纪,全国飞钱十分流行。不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不断加剧,中原和地方的经济联系被政治打破,飞钱业务也就难以推行,于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宋朝建立后,商业高度繁荣,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商业的高度繁荣就需要大量的货币进行交易,然而中国白银、黄金稀缺,其产出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出现了“乏银支用”的局面。而政府发行的铜币又因为对外贸易而源源不断流出,导致国内的货币严重不足。
在这种局面下,巴蜀一带的商人开始对外发行一种具有信用价值的票券,这种票券也是分为两半,一半存于商家,一半发给买家,只要两者交汇,就可以取出相应的货币,或者进行交易。人们将之称为交子。因为当时的信用较高,交子就在巴蜀的市场上流通。976年,成都的16家富商就联合成立交子铺,发行统一的交子,大大提高了交子的流通程度。交子铺和唐朝的柜房有相似之处,它得到了政府的批准,类似于私人银行。交子铺需要向政府交税,而自己则在兑现时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盈利。
交子
但是,后来交子铺的创办人在赚钱后,大量投资于土地等固定资产,导致交子铺缺乏了相应的货币作为保证,于是交子的信用也大幅度降低,沦为废纸。最后官方直接禁止民间创办交子铺。。1023年,宋朝选择建立了国营的交子铺,由国家来发行交子。这时候的交子的信用已经有国家作为担保,因此已经具有了纸币的性质。于是交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而国营的交子铺就类似于中央银行,有发行货币的职能。
但是,官方发行的交子最终也没有逃脱贬值的命运。在交子铺创办初期,北宋政府还能够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如发行的数额有定额,有一定的准备金作为后盾,定期更换市场上的旧交子,只限于巴蜀一带流通等。然而,当北宋政府在发行交子中尝到了甜头后,就开始大肆发行交子。在徽宗时期,巴蜀一带的交子已经无法流通。1109年,北宋准备了50万贯的准备金,在巴蜀重新发行钱引,才恢复了纸币的流通。
会子
南宋时期,由于铜更加缺乏,于是就试图将纸币推广到全国,决定发行会子。不过,南宋的铜币准备金本来就不够,要发行流行于全国的会子,必定造成通货膨胀。但是南宋政府还是大规模发行了会子,到南宋末年,会子的流通价值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三,金元明清的纸币发行
除了宋朝之外,金国也发行了纸币,叫做交钞。金国的商业虽然没有宋朝发达,但是对纸币的发行控制却十分到位。金国出台了纸币可以永远流通的规定,如果其中的字迹难以辨别了,就到相应的政府机关进行更换。在金国,货币发行有充足的铜币作为保障,因此没有造成通货膨胀,交钞和铜币的兑换比例长期维持在1:1。
元朝时期,在金国的基础上,制定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纸币制度。元朝建立之初,命名各省准备好充足的准备金,然后发行了全国通用的中统钞,并且允许民间随时进行了兑换。元朝对制造假钞之人处以重刑,并且定时更新市场流通的纸币。不过,由于元朝后来对外战争频繁,财政危机出现,也开始了滥发纸币,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
元朝纸币
明朝建立后,规定大明宝钞是唯一的合法货币,禁止民间流通铜币、白银,明朝将银矿、铜矿等收归国有,禁止民间开采,然后将铜币、白银使用在朝贡贸易中,赏赐给各国朝贡之人。明朝的这个政策也加剧了国内铜币、白银稀缺。明朝的此政策也就说明明朝发行纸币根本就没有准备金,也禁止兑换,而是用国家力量强制流通,因此大明宝钞从一开始就得不到民间的支持。所以,这种纸币很快就成为了废纸。
大明宝钞
由于明朝早期并未铸造铜币,于是民间就流通白银,虽然明朝加以禁止,但是无法阻止。最终在明英宗时期,明朝允许了白银的流通。到明朝中期,大明宝钞已经完全不能使用,白银成为了唯一的流通货币。在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后,白银正式成为了明朝的合法货币。
清朝初期,由于战争频繁,发行了一定的纸币。不过,清朝顺治皇帝担心纸币发行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于是在1661年停止了纸币发行,清朝前期的纸币流通只有10年时间。清朝使用的主要货币依然是白银,也发行铜钱。
清朝后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财政收入紧张,于是又重新发行纸币——大清宝钞。不过,该纸币也因为发行过多,很快就贬值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朝停止了大清宝钞的发行,该纸币的流通时间不足10年。清朝晚期,开始学习西方国家建立银行系统,发行新纸币。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创立,并发行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纸币——银行券。1904年,清朝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并发行了统一的纸币。不过,清朝对纸币发行的管理也未到位,使其直到灭亡也未能建立纸币的信用。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纸币的本质就是一种信用券,其流通价值必须建立在相应的信用之上,一旦纸币的信用失去,就沦为了废纸。从北宋到清朝,中国的古代王朝虽然发行了纸币,但是都无法控制其发行规模,最终引发了通货膨胀。而明朝规定纸币不能够兑换更是一种不管纸币信用的流氓行为。由于中国古代的王朝缺乏近代货币思维,最终使得纸币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货币。
评论